痛感是躯体感觉、情绪、认知以及其他因素相关的一种主观感受。1979年,国际疼痛协会将之重新定义为:痛是由于真正潜在组织损伤而引起的或用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国际疼痛协会定义急性疼痛为最近产生并能持续较短的疼痛,常与明确的损伤和疾病有关。临床常见的急性痛包括术后痛、创伤后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肾绞痛以及ICU中的疼痛。慢性疼痛是指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大于3个月,常在损伤愈合后仍持续存在。慢性疼痛往往存在三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也称三联征,是一个描述慢性疼痛患者常见伴随症状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疼痛:这是慢性疼痛三联征的核心症状。疼痛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其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差异而异。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物理损伤、疾病、心理因素等。
2. 睡眠问题: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疼痛会干扰患者的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不足又会加重疼痛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3. 情绪问题:长期受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疼痛的感觉,形成另一个恶性循环。
针对慢性疼痛三联征,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康复治疗包括传统推拿按摩、针灸中药、物理治疗等,除了针对疼痛本身的治疗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睡眠和情绪问题。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情绪问题,可以有助于减轻疼痛的感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慢性疼痛的挑战。
(审核/闫龙 编辑/何萨楚日 供稿/康复科 乌峰)